浙江省就業監測數據顯示,近年青年就業壓力攀升,不少人轉向創業,但受市場競爭加劇、行業門檻抬高、個人技能不足等影響,青年創業呈現 “量增質弱” 特征。傳統幫扶體系難以適配需求,而青年夜校憑借實用課程、靈活模式及資源整合力,在創業賦能上優勢漸顯。
7 月—8 月,中國計量大學 “浙里夜校?青創引擎” 實踐團隊赴浙江省 3 個地市、12 個縣區開展專題調研。累計發放問卷 2000 余份,訪談青年創業者 200 余人次。團隊與杭州、寧波、溫州市團市委,以及各團區委相關工作人員開展深度訪談,實地調研濱江區新潮夜校、海曙區青年夜校等多個青年夜校示范點,系統梳理夜校賦能青年創業的機制與路徑,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撐。
夜燈照新程:技能傳遞與資源聚合的基礎賦能
實踐團隊聚焦各地青年夜校,圍繞辦學體系、師資建設、課程設置等核心內容,與負責人及學員深度訪談。這類由政府搭臺、社會力量參與的夜校,既有化妝、茶藝等趣味技能課,更有電商直播、視頻剪輯等實用創業課程,逐步成為賦能青年成長、銜接創業需求的教育載體。
調研中,隊員親身體驗咖啡拉花、小紅書運營等課程,直觀感受到:夜校不僅傳授直播話術、社群運營等具體技能,還通過創業案例分享傳遞創新思維;課堂協作中能找到互補的合作伙伴,課后資源群里可獲取行業動態與商機,這些收獲為創新創業提供直接助力。
課堂鏈產業:課程體系與產教融合的進階賦能
團隊調研發現,優質青年夜校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,以杭州上城區夜校為例,其 “三維課程體系” 覆蓋不同創業階段需求:基礎技能課(咖啡制作、短視頻剪輯)服務入門者;進階工作坊(電商運營、品牌設計)針對有項目者;“特色創客營” 則提供從項目孵化到資源對接的全鏈條服務。
師資力量成為關鍵支撐 —— 多數授課者為行業 “牛人” 或資源大咖,搭配 “班主任跟班制度”,既保障教學質量,又實現了 “課堂 — 產業” 的人脈銜接。更值得關注的是 “夜校 + 創客空間” 的融合業態,寧波一位 “90 后” 創客的童話工作室便源于夜校 “即興表演課” 的創意啟發。這類案例印證了夜校能夠為青年提供低門檻的創業新思路,讓職業發展與創意落地更貼近現實需求。
青創聯資源:社群協同與生態構建的深層賦能
青年夜校通過社群協同構建起可持續的創業生態:杭州上城區夜校的學員企業互助群中,烘焙課學員與編程課學員形成 “茶歇供應 — 小程序開發” 的互補循環;寧波市江北區前洋跨境電商生態園與夜校合作的 “短視頻 IP 創造營” 里,夜校社群為主播創業團隊對接供應鏈資源,主播們則運用課程所學技能為社群內的創業學員帶貨,這種社群協同形成的創業生態,讓青年創業者不再單打獨斗,通過協同資源與互助合作,有效提升創業成功率與可持續性。
從夜間課堂的技能微光,到產教融合的產業對接,再到社群協同的資源整合,浙江青年夜校的這些實踐,為團隊研究 “青年夜校賦能青年創新創業路徑” 提供了清晰的現實依據:以課程體系為基礎傳遞創業能力,以資源鏈接為核心激活創業要素,以社群生態為支撐放大創業效能。當夜校的燈光照亮更多追光者的創業路,個體成長的涓滴之力,終將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澎湃動能。
鏈接:https://www.rznews.cn/viscms/qixuan66/20250811/6200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