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來做一道紅燒排骨!”“我土豆絲切得特別好,給你們擺個盤看看!”
10月3日上午10點,中國計量大學的共享廚房“量小聚”已經熱鬧起來,不少留校的學生圍在廚房里,準備和相熟的同學一起做頓團圓飯。
據中國計量大學后勤公寓相關負責人于茲瀛說,“量小聚”從今年9月9日正式開放至今,每天都有學生過來預訂位置,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更是40個空位場場約滿。
這家讓學生們搶著預訂的“量小聚”,究竟藏著怎樣的魔力?
“國慶我們幾個都不準備回家,正好約著慶祝一下!”機電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邵晶晶和室友們早早就帶著食材趕來,上個月她就聽說學校里多了家可以自己做飯的共享廚房,但忙于學業一直沒來打卡。
趁著假期,相鄰寢室的7位同學終于有空聚在一起,要好好露一手。
邵晶晶正在熟練地給雞翅兩面改花刀,“這樣等下煮出來的可樂雞翅更入味!”
其他六位同學正圍在她身邊,有條不紊地分好了工:有人在案板前切藕片,有人在細心地剝蒜,還有一位掌勺的同學,正起鍋燒好了熱油,準備將牛肉下鍋。
“正在燒得這道菜是土豆牛肉,過會兒還有粉蒸排骨、麻辣香鍋、酸辣土豆絲、麻婆豆腐、番茄炒蛋……”邵晶晶手機上列了長長的菜單,難得有時間一聚,每個人都想拿出看家本領,讓這頓團圓飯更豐盛。
和邵晶晶一樣,大部分來“量小聚”的學生都是以寢室或者班級為單位,趁著空閑時間過來做飯聚餐。
“中秋節快到了,我和同專業的五個女生約了一頓團圓飯。”人文與外語學院的大四學生張垚琪正握著鍋鏟不停翻炒,鍋里的紅燒排骨色澤紅亮,香味順著蒸汽彌漫在整個灶臺上,這道正是她的拿手菜。
一旁的王金葉正埋頭切著土豆,作為今天六人團圓飯的主廚,她早早就規劃好了菜單,“我們今天以火鍋為主,簡單炒幾道菜,比如土豆泥、烤鳳梨雞翅等。”
盡管額角已滲出細汗,幾個女生的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,“現在外面預制菜多,自己做飯更加放心,而且這是大家一起忙碌的成果,吃起來特別有成就感。”
學生們忙碌時,機電工程學院的輔導員李子劍就坐在一旁,目光不時掃過各個灶臺,時刻關注著大家的安全。
“工作日每天開放兩個時段,周末和節假日想來預約的學生更多,我們會開放三個時段,”李子劍介紹,“現在假期里從早上十點一直到晚上六七點,都是學生們扎堆做飯的高峰期。”
在李子劍看來,“量小聚”的出現是讓學生們走出宿舍、增進感情的好機會,“在這種環境下,學生們會更放松,交流也更自然。我們院里有個男生平時挺沉默的,上次周末他和同學來這兒做飯,我跟他們聊天時,他主動打開了話匣子,聊得特別開心。”
國慶中秋長假里,李子劍的學院里有不少異地學生都組團前往“量小聚”,“大家在這里一起做團圓飯、聊天,更有一種家的氛圍。”
“之前我們就發現,很多學生想自己做飯,卻沒合適的場地。有個別學生甚至在宿舍用電飯煲偷偷煮面、炒菜,既不方便,還存在安全隱患。”于茲瀛說,趁著今年暑假,學校專門打造了 “量小聚”,免費向學生開放,就是為了幫大家解決這個難題。
談及未來的規劃,于茲瀛透露:“接下來我們考慮在食堂里增設食材購買點,讓師生們不用自己出去買菜,更方便。我們也希望‘量小聚’不僅僅是個做飯的場地,更是師生們互相交流、深化情誼的‘精神食堂’。”
鏈接:https://tidenews.com.cn/news.html?id=3265891&source=weixin